房子通古代,被糙汉领回家强宠了 - 第165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可是荒地啊。
    许怀远也是面露沉思。
    “柳里正,走,我们快回去,我还想亲自问问那沈小哥。”
    赵庆海一下子站了起来,催促着赶紧回去。
    红薯地的事情苏晚晚和沈渊早有预料,见县令大人和司农大人匆匆回来,他们就知道一定和红薯有关。
    果然,他们问了红薯的事情,二人说法同先前一致,只说是在山中挖到,长在土里,大致说了一下。
    沈昭还跑回家拿了两块红薯出来,那是一早提前蒸好的。
    因为知道今天司农大人会来,红薯的事情无需隐瞒,若是有官府亲自派人保护,远远比他们自己保护要强太多。
    所以蒸红薯就为了这一出呢。
    倒是没想到县令会亲自来,也正好了。
    果然吃了那红薯,司农大人的眼睛都亮了,差点老泪纵横。
    许怀远则是想到了更多,若是在全县都推广开来,整个通许县将再也不会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不,以后在整个大夏朝都不会有人饿死。
    “太好了,沈小哥,这些红薯,我能否带回农业司几棵?”
    赵庆海恨不得亲自去研究那红薯。
    沈渊早已打听过这个赵庆海,一生痴迷农业,为人正直谦和,不然他也不会贸然就把红薯的事情曝光。
    “自然是可以,赵大人也可以剪下一些枝藤回去扦插就能长根生长。”
    赵庆海眼睛都亮了:
    “这红薯扦插可生长,你们那些地岂不是能再育出很多苗来?”
    问完这个问题,他又觉得自己问的白痴。
    没有地,种哪里。
    更何况,现在是大旱啊,任何作物,哪怕再耐旱,没有水,也存活不了。
    许怀远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抬头看了看天,毒辣的太阳正在头顶暴晒,让人燥热难忍。
    “这天气,那些红薯能活下来吗?”
    许怀远担忧问道。
    沈渊想了想,准备和许怀远赵庆海单独说话。
    许怀远也正有此意,几个人就到柳大平家里找了个屋子,苏晚晚也被请了进来。
    沈渊开门见山:
    “不知道钦天监预测六月会下雨,是真实的,还是为了稳定民心,故意而为?”
    许怀远一怔,再次看向沈渊。
    一个庄稼汉子竟然懂得这些?
    第173章 官府的奖励
    只是可惜,这个问题他也无法回答。
    朝廷下发的通知上是如此说的,或许只是为了让他多留一下那些难民,阻止难民南下。
    上面也不可能告诉他此话是否是谣言。
    沈渊看他这表情,就知道他也不知晓,于是分析道:
    “若下雨是真,这红薯是能支撑到六月下雨的,若是假,也无妨,实不相瞒,村内那个池塘,每日用水后会自动补水,或许这是老天给我们最后的一点活路。”
    沈渊斟酌了几下,红薯的事情自然不会就此作罢。
    苏晚晚面不改色。
    她和沈渊早就商量过了,她会每日去把池塘的水给补上。
    但是又不能补太多,水位下去三寸,她就补两寸,只当是上苍怜悯众生,但是又不会让人以为这池塘水用之不竭。
    于此同时,红薯有了这些水,也不会枯死。
    “娘咧,你这么说,还真是这样!”
    柳大平一拍脑门,感觉自己村是不是受到了神的眷顾。
    昨天的池塘水已经下去了很多,今天他和县令大人他们去看的时候,他就觉得有点奇怪,那水好像又升高了一些。
    不过他也没敢多说。
    “当真?底下没泉眼,竟然能自动补水?”
    众人大惊。
    “目前只观察了一天,是否能自动补水还需看看情况,若是无法补水,六月再不下雨,这红薯怕是......也不能保证。”
    苏晚晚回答了一句。
    许怀远眉头微皱,赵庆海更是心痛不已。
    这么好的作物,若是因为干旱都死了,还不如不种,等旱情过去,还能再种。
    可是如今,若是不下雨,那不是全完了,多可惜啊。
    “无论如何,要保住这些红薯,先用池塘的水吊着,若是没雨,本官派人南下取水。”
    许怀远已经做了决定,这些红薯决不能毁了。
    苏晚晚心中一喜,有了县令大人这句话,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用池塘水了。
    平日她偷偷浇地,总是怕被人发现。
    “红薯藤也不能浪费,还能再插纤,沈小哥,沈夫人,我能多带些回去吗?”
    赵庆海是另有打算。
    此次种植越多,将来种子就越多,推广后也不会缺少种子。
    “能是能,只是不知大人那里可有足够的水源?”
    苏晚晚有些迟疑。
    也不怪她,现在通许县的河水也都干了,六月份下雨不下雨还不一定。
    “这.....说的也是,我们农业司已经没水了,可怎么种。”
    沈渊这时却忽然道:
    “不如动员我们大柳树村村民种植红薯,这里池塘有水,就算将来需要南下取水,这里也离南部近一些,统一种植也好统一管理。”
    柳大平听闻,忍不住点了几个头。
    沈渊这建议太好了。
    明显县令大人和赵大人对红薯种植特别感兴趣,都在大柳树村种植,对大柳树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赵庆海思忖片刻,最终也觉得只能这样了。
    “沈兄说的不错,赵大人,你派人驻扎大柳树村,协助柳里正和村民种植红薯,顺便研究种植红薯的方法,做好记录。
    沈兄,沈夫人,你们发现红薯,若是将来这批红薯种植成功,且产量真如里正所说,一亩能产十石,本官定为你们请功。”
    苏晚晚和沈渊倒是没想过要争什么功劳,能保住红薯,而且让全村一起种,最好。
    “大柳树村村民种植红薯有功,本官做主,凡种红薯者,今年小麦税赋再减半。”
    作为县令,上头传达是交三分之一税赋,但是他还是有权利再往下压一些的。
    也实在是不能全免,毕竟那么多难民也快断粮了,就指望着今年这麦收能收一些税粮救急。
    “红薯无论是否能产出,红薯地秋收时免交税赋,但红薯必须卖于官府。”
    许怀远思忖片刻,一下子推出几个政策,柳大平几乎要喜极而泣。
    也就是说,无论能种出来不能种出来,对村民来说都是好事。
    当然,他是希望能种出来的!
    苏晚晚和沈渊也对看了一眼,倒是很淡定,不过他们也都庆幸,如今通许县的县令是许怀远。
    这个年轻的县令,未来可期。
    “多谢大人,草民一定动员村民保护好红薯,并积极去种红薯。”
    柳大平立马跪下感谢。
    “不要谢本官,应该谢沈渊夫妇才对。”
    许怀远轻语一句,看了看沈渊夫妻,忽然想到正事。
    “咱们都出去吧,把这些和村民说一说,顺便,赵大人,该给沈夫人的奖励也一并宣布吧。”
    赵庆海立马点头,只顾着欢喜红薯了,差点把奖励忘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