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无意成仙 - 第667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人已经没有回复他们的机会了。
    “小先生……”
    “妖鬼……”
    宋游不禁露出一抹微笑。
    真有一种恍惚之感。
    道人在这里坐了不知有多久,不知又与多少张面孔交错而过。
    晚饭便是这碗野果。
    直到夜幕缓降,山中没有起篝火,不过却起了满地荧光,道人躺在树下,沉沉睡去,只有往事清梦随风来,没有妖鬼来扰。
    可惜……
    ……
    次日下午,逸都城外,路旁小摊。
    翠绿如玉的竹杖被道人斜靠在木桌上,阳光一照,晶莹剔透,真像是宝玉雕的艺术品,只是相比起来,木桌黑得包了浆,对比真是明显。
    身着发白的旧道袍的道人坐在桌旁,对面坐的则是一名身着三色衣裳的女童,没有缰绳的枣红马驮着行囊在旁边等着,啃着路旁野草,两人一人捧了一碗鲜肉馄饨,吃得吸溜哗啦的。
    薄薄的面皮,里头包的鲜肉馅,除了盐和姜没有多少别的东西,汤底则是猪骨头熬的,加了一把葱花。
    无需多讲究的手法,多高的厨艺,多复杂的调味料,猪骨汤熬出来本就鲜香,加上葱花的香气,这么一碗馄饨,简简单单,可吃下去,却是满满的清淡和鲜美,令人十分舒服。
    道人吃完最后一口,看向对面童儿。
    童儿也吃完最后一口,看向他。
    道人微笑,童儿严肃。
    道人端起碗来喝汤。
    童儿见状不甘落后,有样学样,也连忙捧起碗来,咕咚咕咚的喝着汤,一边喝还一边抬起眼帘,透过沿碗瞄着他。
    “店家,结账。”
    “好嘞先生!”
    一个驼背老者走了过来,笑嘻嘻说:“十二文一碗,两碗收您二十四文钱。”
    “十二文啊……”
    道人一时不禁陷入回想。
    “怎的了?”
    “上次在另一个门口吃,好像是十文钱一碗啊。”
    “咦?哪个城门?”
    “南门。”
    “断不可能!”驼背老者说道,“小老儿虽然只是摆摊的,却也不敢乱收钱,来往顾客都是常在城外行走的,每个城门卖馄饨的、汤饼的价钱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先生是什么时候吃的?”
    “十三年前。”
    “十三年前?”
    驼背老者仔细看了看他,见他年轻,颇有些惊异:“那会儿先生还是个小少年吧,记得还真清楚。”
    “……”
    道人笑而不语,只感慨不已。
    “小老儿在这摆摊三十年了,十三年前倒确实是十文钱一碗,莫说十三年前,就是五年前也是十文钱一碗。”老者露出为难之色,“奈何这几年世道有些不太平,前两年逸州西边的文汉王才反了,朝廷从几个州调兵才把他给平了下去,城外山中还常有妖鬼出没,小老儿出早摊好几次都遇到妖怪来吃饭,有时收摊完了,回家走在路上,还有山鬼拦着让我开摊,加上什么都在涨价,生意实在难做啊。”
    说着一顿,又露出笑意:
    “不过先生是修道人,知晓清贫,小老儿也愿意结个善缘,就收先生十文钱一碗好了,两碗总共给二十文。”
    “多谢。”
    道人露出笑意,看向对面。
    女童脸蛋白白净净,一脸严肃,立马从怀里掏出一把钱,数了一遍,把多的放回去,又数一遍,这才伸出小手递给摊主。
    总共二十四枚,一个不少。
    摊主自然是笑呵呵接过。
    “走吧。”
    道人拿上竹杖,起身就走。
    枣红马沉默的跟上去。
    小女童也跟在后头。
    “三花娘娘记得吗,十三年前,我们刚来到逸都的时候,就在城外吃了一碗馄饨。”道人边走边说,脸上带笑。
    “三花娘娘记得。三花娘娘吃的肉。”小女童也拄着小竹杖,迈步比他更快的步子,好跟上他,也露出回想之色,“就是这个地方吗?”
    “不是,是另一边的城门外。”
    “另一边……”
    “馄饨好吃吗?”
    “好吃的!”
    “馄饨好吃还是肉馅好吃?”
    “肉好吃!”
    “这样啊……”
    走出不远,便是城门口。
    两人一马停下脚步,抬头望去。
    青砖砌成的城门,坑坑洼洼,满是历史的风霜,城边站着军校检查进出,墙上还贴着有告示,与记忆中的另一个城门几乎没有差别。
    头顶有个牌匾,上书两个大字:
    逸都。
    第579章 旧地重游
    “先生从哪里来?”
    “回官爷,本就是逸州道人,游历归来。”
    “游历归来?在哪里修行呢?”
    “灵泉县阴阳山。”
    “灵泉县阴阳山……”
    守城军校皱眉重复了一句:“没遇见过从这里来的道人啊……”
    “小道观,没几个人。”道人很客气,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度牒,双手呈上,“有度牒为证。”
    “哦呀……”
    守城军校不由轻呼一声。
    折子样式的度牒,是官府专门发给那些有真道行、真本领或者知名宫观寺庙的主要传承者的,好说明他们的特殊地位、本领和待遇。即使因为这种度牒很多时候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近些年来也多多少少有些泛滥,含金量略有下降,可终究还是少有见得到的。
    加上这位道人说他只是来自一个小道观,那么即使他没有真道行真本领,他的师门祖上也定然出过这类真高人。
    而看这道人的样子,怕是不简单。
    如今这年头,正需要有真道行的修行高人。
    守城军校不敢怠慢,稍作检查,确认度牒是真的后,便做出了请的手势。
    “高人请进城!”
    “高人不敢当。”道人笑道,“只是城门口的盘查似乎比以前要严一些了。”
    “比以前严一些?那先生上次来定然是好几年前了吧?至少也是四五年前才对。”守城军校将度牒递还给他,握着长枪上下打量他,“看先生长得也挺年轻,倒是看不出,下山还挺早。”
    “确实。”
    “唉……”
    守城军校叹一口气,转动着脖颈稍作休息,正好与他闲谈两句:“那先生倒是有所不知,不知怎么的,从几年前开始,城外山间的妖魔鬼怪便莫名其妙的多了起来,伤人的倒是不多,却常常有贪慕繁华想混进城中找乐子的,现在天色还早,要是晚一些,盘查更严,天稍微暗一点咱们就得关城门了,比以前关得早得多。”
    “这样么……”
    “可不是嘛。加上自打前两年西边的文汉王造反过后,西边常有流民为寇,世道一乱,人心不稳,贼人也变得多了,自然就查得严了。”
    “文汉王好好的土皇帝不做,造什么反呢?”
    “……”
    守城军校神情顿时微变,立马说道:“这种事情谁知道……”
    神情分明在说:这种事情谁敢说?
    “先生快进城去吧。”
    “挡着路了,多谢校尉。”
    宋游这才拄着竹杖,往城中而去。
    这种“金度牒”可以带随从弟子。
    三花娘娘也随道人进了城,只是猫儿好奇心重,不断回头看向那名军校,眼神明亮而灵动,不知在想些什么。
    马蹄踩着石板路,得得作响。
    立马有几名牙人、粗汉和半大少年聚集过来,问他们要不要带路,要不要租房租车和力工。
    只是见到这是一名道人,道袍也肉眼可见的发旧泛白,当道人摇头回绝之后,他们便立马转身回去了,并没有像对其他人那样纠缠。
    耳边熙熙攘攘,全是乡音。
    “……”
    一种莫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让人唏嘘之余,又不禁有些难言的感动。
    逸都城好像还是原来的样子,又好像有了些变化,说不出来,大抵是因为十三年前的记忆本身就已经变得模糊了。
    难说难说。
    “道士,我们还是住在原来那个房子里吗?”女童转头看向道人,“那个鬼的房子。”
    “肯定不行了。”道人说道,“不过我们可以去看看。”
    “去看看!”
    “是啊,回去看看。”
    “那我们住哪里呢?”
    “可以住客栈。”
    “哦……”
    小女童点了点头,有些失望。
    却也只得如此。
    西域在逸州西北方,行州也在逸州西北方,从行州过来,是由北往南,道人过的是北城门,进来后便是北城。
    倒是离原先那间小院不远。
    也是道人熟悉的区域。
    逸都繁华,旅店客栈不少。
    道人想找个离当初那间小院近一些的,倒不是每天都要回去看,而是当初在那边住了半年,整片区域都足够熟悉——既然是旧地重游,自然是要离旧地更近一些,那么进出之余,每走一步,都是在捡拾当初的回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