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 穿越当县令 第41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际上也不用他帮忙了。
    有家人还有乐薇在,婚事处理得极为妥当的,女方也甚是满意。
    纪楚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做个吉祥物。
    而正式的婚期也已经确定。
    就定在正月二十这天。
    纪家兄嫂找人算过八字,这时间正合适。
    而且过完年办完喜事,他们再待个半个月二十天的,正好启程回家。
    那天气正合适,不管是回曲夏州,还是原化州,路上都好走。
    再等下去,天气就要热起来,很不适合赶路。
    总之全家把事情安排得极为妥当,衙门封印之后,纪楚这个大忙人,反而成了全家最闲的那个。
    纪楚也没去添乱,专心带闺女,反而难得悠闲。
    这期间,纪楚还收到薛明成薛大人的来信,说他好一招祸水东引。
    同僚都在埋怨,说浙东佃户都不跑,实在是让本地其他知州知府难堪。
    又隐晦说,你给皇上夸的海口,难道就不怕食言?
    纪楚心道。
    我是说开疆扩土,却也没说什么时候开啊。
    总之先把这地方发展起来再说。
    许阁老同样来信,不过许阁老多是夸的。
    说内地的田地少,早就是弊病,没想到纪楚能找到解决之法,确实不错。
    还让他放心即可,朝堂上有他们在,不会让他受太多诟病。
    如今的许阁老可是什么都不怕的。
    要说他以前对先太子还会心软,对如今的皇上,却是一点也不会。
    再有,便是曲夏州的信了。
    曲夏州信件厚厚一摞。
    毕竟是他根基最深的地方,跟他交情深厚的人也不少。
    尤其是小宋训导,把如今数科联盟的消息都说了一遍,最后道:“数科联盟,只怕会发展到无可比拟的地步。”
    谁让这东西太好用了。
    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物件的迭代。
    有的好用,有的只是噱头,但不影响总体的进步。
    最后则是景大人跟滇州府那边的信。
    棉花路基本已经竣工了。
    那边冬日不用停工,估计年后二月份,就能正式通行。
    为了这条路,可是花了国库不少银子。
    所以滇州府的棉花税,必然要交给国库一大部分的。
    为此,当地的棉花种植迅速扩张。
    等到五月份,滇州府棉花就会由这条路,运出大山,运到京城等地。
    大批量的棉花运出去,这会改变多少人的冬天,单是想想,大家就觉得高兴。
    绵绵戳戳爹爹的脸道,爹怎么笑成这样啊!
    不过爹爹好厉害!
    昌河州的冬日一天天过着。
    这个年节注定热闹。
    一个是来了不少亲朋。
    二是纪振跟白婵婵婚事将近,日日都有人在宅子里走动。
    不过到了腊月,大家才明白这昌河州的冬日是个什么样。
    白婵婵的娘家人还道:“都说曲夏州已经够冷了,但跟这里比起来,还是不一样。”
    在曲夏州的,十一月还能出门,腊月穿上厚棉袄也能走动。
    可昌河州这边的腊月,大家都猫在家中,除非必要,基本不往外面走。
    不过这样也好,凑在一起说说家常,也算热闹。
    大家也尽快赶制大婚需要的物件。
    纪振跟白婵婵自然是最忙的。
    纪振还靠着些年的月钱,在衙门附近购置了一处小宅子,这宅子之前就装了火炕,等到成亲后,就能住进去。
    为了收拾这个宅子,腊月他也在外面走动。
    白婵婵家人看着,自然没话说,也心疼他太冷,直接去街上铺子里,买了两块最好的皮子。
    这般其乐融融的氛围下,很快就到正月二十。
    因是知州的侄子成亲,来凑热闹的人不少。
    婚事的场面热闹又喜庆,看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这好像给漳兴四年,带来一个好的开始。
    听着喜庆的礼乐,再看着热闹的迎亲队伍,即便是围观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喜悦。
    今年,日子一定会更好吧。
    随着新一年到来。
    昌河州果然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传来喜讯的,是纪楚一直关注的两处养殖场。
    “成功过冬!”武掌柜跟皮货王家的,兴高采烈地同纪大人讲,“还是您的方法好用,赶紧在附近建了火炕,那温度极合适,兔子都生了两窝。”
    武掌柜他们几乎是在养殖场过的冬。
    眼看着宝贝兔子生了崽,再看水貂也照常吃喝,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看这些东西,可比我家儿子都精贵。”
    “谁说不是啊,小心翼翼伺候,才把小东西们养活了。”
    对于养殖行当来说,最难的过冬都渡过,给了他们十足的信心。
    不出意外的话,等天气一暖和,本地的养殖场就会遍地开花。
    “就是有一点。”武掌柜如今也跟纪大人客气,直接说出自己的顾虑,“水泥太贵了。”
    水泥价格高,这点大家都知道。
    毕竟本地没有水泥作坊。
    昌河州之前对这东西也没什么需求,故而建不起来,大家也买不起。
    可现在不一样,武掌柜跟皮货王家,去年咬咬牙在养殖场里铺设一点水泥,就发现这东西的好处。
    便于清洁,还能隔绝温度,甚至冬暖夏凉。
    水泥如果便宜一点,他们肯定会大面积使用。
    问题就是,太贵了。
    纪楚稍稍点头,他知道了。
    水泥作坊,确实是个问题。
    于是昌河州开年第一桩事,便是讨论这水泥作坊。
    其中工司主事最是上心。
    去年他都提过这事啊!
    甚至前年也提过!
    可昌河州地方穷,没钱,真的建不起来。
    现在终于再次提及,他就差长篇大论了。
    “天气稍微暖和一些,肯定有大批养殖场要开,到时候都需要水泥。”
    “还有广宁卫的营房,要是有水泥修筑的话,必然极为结实。”
    “今年棉花麦子都有收成,若本地百姓手里有了银钱,少不得要做火炕,水泥更是好用。”
    总之列举了种种,就是一个意思。
    纪大人!
    开水泥作坊吧!
    不能再等了!
    纪楚看向户司主事。
    户数主事刚刚一直不说话,现在立刻道:“不行!户司没钱了!”
    不是他抠门,是真没钱。
    去年一年,其实本地也没多少税收。
    而且流放的犯人那么多,虽然不用给他们工钱,但基本的吃喝还是要管,甚至盖房子需要材料,同样需要他们拨款。
    去年还成立了畜牧司,给里面官吏们发钱,给养殖专家们发月钱。
    再有官学那边,设立畜牧专业,同样要银子。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