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办个同窗宴,满朝文武都来了 - 第240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祝澜忽然想起来,第一次在街上见到扮成说书人的褚辛时,她正在讲兰妃当年女扮男装科举的事情。
    那时褚辛提到过,那女扮男装的女子与她是同乡,都来自桐州的一个县城。
    祝澜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连忙请褚辛详细说说那“雁字阵”是怎么一回事。
    褚辛思索了许久,告诉二人。
    原来在她的家乡,“雁字阵”是一种文字游戏,通常是将看似寻常的文字段落以另一种方式排列,通过将关键字眼放置在某个特定位置,来达到隐藏信息的目的。
    “那些文字的排列方式是有规律的,就像天上的雁群,飞行时会排列成特定的阵形那样,所以被叫做‘雁字阵’。”
    祝青岩连忙将书取回来,仔细一看,果然许多注解段落的文字之中,会出现许多没有意义的空白。
    自己与祝澜都是科举出身,看书时下意识都会更加关注书中文字所包含的意义,反而忽视了文字排版上一些不寻常的地方。
    祝澜也凑过来看,还注意到书上的文字时而清秀,时而潦草,有时甚至不像同一个人写的。
    两人看了半晌,虽然也发现了一些端倪,但终究不知这“雁字阵”的具体排列方式,仍旧一筹莫展,只好请教褚辛。
    褚辛挠了挠耳朵,有些为难道:
    “这‘雁字阵’是我们那里很早以前,读书识字的人家玩的游戏,说是能够锻炼脑力。但是因为过于复杂,也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会的人渐渐变得很少了。
    我爹从前是个秀才,懂得一些,在我很小的时候也教过我。
    但当时我觉得这东西一点也不好玩,所以也就学了个皮毛……”
    祝青岩有些着急,就算褚辛只懂得一些皮毛,也请她看看,能找出一点线索是一点。
    她是真的很好奇,连祝澜都参不透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褚辛面露苦色,只好说自己试试。
    她找来纸笔,画了一些形状奇怪的格子,还有一些“人”字形的线条,然后一边对照着《诸子集注》中的内容,一边挑出某些文字抄写在纸上。
    褚辛一会疾笔如飞,一会抓耳挠腮。祝澜二人不明其中关窍,便默默在一旁等着。
    过了将近两个时辰,褚辛才大功告成似的向后一仰,呼出一口气。
    “成了?”祝青岩连忙问道。
    褚辛的小脸浮现一丝尴尬,说自己实在不大擅长,只能将那些段落重新排序,然后按照从前父亲教的法子,以“雁字阵”的规律划出了其中的一些字眼。
    褚辛将纸推到二人面前,上面圈圈点点许多处。
    “江州……湘阳县……金氏……少育二子……”
    祝青岩眯着眼睛,将那些被圈起来的字眼读了出来,其中还有一些无意义的字词,许是由于褚辛不够熟练导致的,但并不影响总体含义。
    褚辛解析出来的这段内容并不长,只能连接成为一小段文字,大意是说江州湘阳县有一对金氏夫妇,生下过一对龙凤胎,后来却不知其中的儿子去哪里了。除此以外,还提到了那对龙凤胎的详细生辰。
    祝青岩将这段内容反复看了几遍,纳闷道:“这就是你说的秘密?”
    祝澜沉思不语。
    根据褚秀宁生前告诉自己的信息,兰妃娘娘查明了太子的确是自己亲生,并将关于此事的证据藏在了一本书里。
    昨夜又收到字条,提到《诸子集注》这本书,现在果然找到了线索。
    如此看来,这段文字便是能够揭示太子身份的关键信息了。
    祝澜站起身,说自己打算回一趟江州,去寻寻那金氏夫妇。
    她说完便回房收拾东西,一出门,却见祝青岩与褚辛也背着包袱等在门口。
    祝澜一怔,问她们这是做什么。
    祝青岩歪了歪脑袋,“左右现在也不用回翰林院当值了,我回江州看看,有什么问题么?”
    “两位姐姐都走了,那我、我要跟着你们……”褚辛紧紧抓着祝青岩的袖子说道。
    祝澜想了想,也好,自己与祝青岩自从进了翰林院当差,还没有回江州家中看过,正好借此机会回去看看母亲。
    褚辛不会骑马,祝澜便雇了一辆马车,给家中肖婉留下封信后,三人便启程前往江州。
    ……
    江州距离京城很近,即便坐马车前往,也不消两日便抵达了。
    马车进了江州城,从未来过江州的褚辛掀开帘子,好奇地东张西望。
    “没想到这江州城竟然繁华不输京城,别有一番风味!”
    祝澜与祝青岩相视一笑,江州偏南,乃是烟雨之地,就连空气中也漂浮着淡淡的温雅气息,的确与京城的庄严肃穆有所区别。
    祝澜是半道穿越来的还好些,祝青岩自小生长于江州,比起祝澜更多了几分对家乡的依恋,三人进城后索性下了马车,步行前往祝府。
    祝澜与祝青岩未着官袍,只穿着寻常素裙,然而二人行止之间的气度仍是吸引了附近不少百姓的目光。
    有眼尖的邻居认了出来,大喊一声“祝家的状元郎和探花郎回来啦!”
    这一嗓子喊出来,街道两侧顿时传来“哗啦啦”的拉门声,不少百姓匆忙赶出来想要看看这两位在江州家喻户晓的奇女子。
    褚辛与二人同行,表情都不由自主带上了几分自豪。
    “澜姐姐!青岩姐姐!”小祝朝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身上还背着书篓,欢呼着扑进祝澜二人的怀里。
    “喂,哪里来的小娃娃乱认姐姐?”褚辛瞪着小祝朝不满道,仿佛被人抢了姐姐。
    祝朝回瞪她一眼,“两位姐姐姓祝,我也姓祝,你有意见?”
    褚辛瘪瘪嘴不说话了,这个小鬼头看起来十岁都不到,不和他计较了!
    第325章 书院旧景
    “朝儿又长高啦!”祝澜笑着摸摸祝朝的脑袋,与祝青岩牵着他的手向家中走去。
    一行人穿过巷口华丽的坊门——那是二人科举高中时朝廷派人来建的,如今已经成为江州圣地一般的存在。
    若是谁家孩子念书念不好,便要来这坊门下面走两遭,沾沾祝家两个女儿的才气。
    二人一踏进家门,正在打理院子的阿财先是一愣,脸上接着露出不敢置信的狂喜。
    “二位小姐回来啦!二位小姐回来啦!”
    一时间整个祝府上下都沸腾起来,却迟迟不见裴玥等人出来。
    阿财欢天喜地地来到祝澜二人面前,这才说起今日裴玥带着苏氏、杜兰芳去庙里进香了,约莫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祝澜抬头望了望天色,这才到中午,看来一时半会还见不到家里人。
    阿财招呼后厨开始准备最丰盛的饭菜,又安排人去将房间收拾好。
    用过午饭后,祝澜便开始规划接下来的行程。湘阳县距此有些距离,江州境内河道纵横,走水路前往比较方便。
    既然已经回了家,祝澜决定还是先见母亲,整顿一宿明日再出发。
    用完午膳,褚辛忽然提出想去龙场书院看看。
    “那可是如今闻名大梁的第一学府,我早在桐州就听说过,一直没有机会去看看……”褚辛恳求地看着祝澜与祝青岩。
    祝澜思量一番,的确已经许久没有回书院看过了,甚至还有些想念古味斋的饭菜。下午左右也是闲着,不如带褚辛去看看,顺便探望一下欧阳监院。
    ……
    半个时辰后。
    山门的长阶前,祝澜与祝青岩抬头望着那牌面上古朴虬劲的“龙场书院”四个大字,皆有恍如隔世之感。
    书院门口的青松,百年来历经风雨,屹立不倒,一切又似乎从未改变。
    “二位姑娘来此可是求学,或是寻人?”
    一个稍显稚嫩的声音响起,祝澜回头望去,是书院的一名男学子,正对自己彬彬有礼地作揖行礼。
    他年纪不大,面容陌生,唯有身上那身青白斓衫令祝澜二人无比熟悉。
    还有腰间的“丁”字腰牌。
    祝青岩有些感慨,左右望去,没想到书院如今又添了这许多新面孔。
    “我们……”祝澜笑了笑,一时不知该如何说,“来寻欧阳监院。”
    听得欧阳监院的大名,那学子不禁有些紧张地舔了舔嘴唇,但夫子说君子与人为善,他还是请祝澜几人随自己来。
    几人一路上穿过曲曲折折的小径,祝澜与祝青岩忍不住打量着周围熟悉的一草一木,回想起从前在书院的日子。
    “诶,小心——”
    路上有块地砖凸起一块,一不留神便会摔跤。男学子一脚跨过,这才想起回身提醒祝澜几人。
    他一回头,却见祝澜二人甚至没有低头看路,轻车熟路地从那块地砖上跨过去了,甚至还提醒身后的小姑娘注意脚下。
    真是奇哉怪也。
    几人经过无类阁,只见附近围了不少人,手中拿着工具,看样子像是雇来的梓匠。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