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福星高照[清穿] - 娘娘福星高照[清穿] 第30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珍珠笑着摇头道:“我能操心什么,这事也不是我能解决得了的。”
    她还没那么厉害,连这种真菌传播的作物病都能治。
    后世的时候有化学农药,就能把真菌都杀了个干净。
    如今这时候,就只能预防一下了。
    预防的话,可以用石灰石
    和硫磺稀释,又或者用草木灰撒上一层。
    石灰石是碱性,能抑制病菌生长。
    硫磺粉末撒在稻田中,可以防止稻瘟病。
    草木灰撒在稻田表面,能减少病菌的传播。
    虽说没有直接治疗的好法子,但是能有预防的方法,也能试一试。
    于是郭珍珠把这几样东西告诉六阿哥,后者连忙点头道:“儿子都记下了,等检查完田地,再没遗漏之后,就可以用这几样轮着来防治一番。”
    尤其是硫磺,起码不让更多的稻热病发生。
    郭珍珠担心自己穿来好几年了,对以前的的事记忆没那么清楚,叮嘱道:“你先划一小片地方试一试,看看是不是真的有用。”
    六阿哥听后就笑着道:“额娘放心,儿子会先在咱们的田地里试试,有用了才会跟皇阿玛禀报。”
    “不过额娘说的从来就没错过,只是这法子平白给了其他人,儿子倒是不大乐意了。”
    这话叫郭珍珠好笑道:“外头的田地虽然都是有主的,可这天下最大的主子不还是皇上吗?”
    闻言,六阿哥摇头道:“那可不一样,就这么把预防的法子给出去,别人未必会信,回头没弄好反而还要埋怨额娘的法子不够好了。”
    郭珍珠不由看了这个儿子一眼,六阿哥年纪不大,看来居然渐渐也明白起人心难测来。
    四格格在旁边附和道:“六弟说得对,平白得来的东西都不会珍惜,还不如六弟先试着用,方法好了,消息传出去,自然多得是人上门来求。”
    上门求的解决办法,自然要珍惜得多了,还会对郭珍珠感激殆尽。
    郭珍珠心里感慨,两个孩子转眼就长大了,似乎都不需要她来操心:“你们两个商量着办,心里有数就行。”
    四格格点了点头,挽着她的胳膊道:“额娘只管把弟弟妹妹照顾好,外边的事自是有皇阿玛来摆平。”
    接下来的两天,六阿哥又早出晚归,检查田地里的水稻病株,另外发现了几株。
    好在之后几天都没再找到病株了,说明发病的水稻暂时已经全数找了出来。
    这让田地的管事很是松了一口气,他把佃农们都聚集在一起到处检查,生怕落下一点。
    如今找出来的病株不多,今年水稻的收成应该不会太难看了。
    幸好六阿哥足够敏锐,立刻就发现刚开始生病的水稻,才没叫稻热病蔓延。
    比起他们这千亩田地的幸运,其他地方就没那么好了。
    外边反应不如这边,检查的时候也不如六阿哥细心,反复检查发现延迟发病的稻米,所以蔓延得有点厉害。
    最厉害的田地,几乎半数以上的水稻都染病了,只能全部拔掉烧毁。
    剩下的虽说暂时无恙,但是谁知道这些水稻后边会不会也出现问题呢!
    为了解决稻热并的问题,皇帝一行人只好继续留在江南多一段时日。
    郭珍珠没什么能帮上忙的,只能让厨房多做点好吃的,犒劳每天早出晚归的皇帝和阿哥们。
    皇帝不放心当地官员,把小太子和其他阿哥都派出去看看各处田地的情况。
    六阿哥检查完这边的千亩田地,也加入到检查的队伍当中。
    他对稻热病已经看见了不少,尤为熟悉,于是一找一个准,找得特别快。
    当地不少人都想请六阿哥去自己的田地看看,看他人小小的,比水稻只高一点,背着走走过田边,仿佛没怎么用力查看,立刻就能找到水稻的病株。
    大阿哥也不由敬佩,来请教道:“六弟究竟是怎么找的,我看得眼花都没发现病株在哪里。”
    六阿哥指着稻田说道:“大哥,这稻热病刚开始的时候病株会先发黑,尤其是在最底下,看着就像是沾上泥点一样,就不容易察觉了。”
    不说大阿哥,其他阿哥听着也不由靠近,竖起耳朵听六阿哥解释了。
    六阿哥又继续说道:“病灶要是严重一点,这发黑的地方就会慢慢开始发白,变成白班。”
    大阿哥立刻接话道:“这个时候就容易发现了,只是病株严重了,那么周围染病的水稻就要更多了?”
    听见这话,六阿哥拧着眉头说道:“确实是这样,所以最好在病株发黑的时候找出来,等出现白斑的时候,周围的稻株哪怕没有发黑,也得拔掉为好。”
    大阿哥点点头表示手脚了,旁边的小太子也笑着说道:“六弟这经验十足,该传下去,让其他人都记住了,找病株就要容易一些。”
    身边自是有太监跑腿,把六阿哥的话传下去了。
    这下找病株的人就更快更好了,转眼就把一小片的病株都找了出来还拔掉来烧。
    看着烧掉的病株,不少人心疼得很,却也无可奈何。
    皇帝得知六阿哥对外教授经验,让人更快找到水稻病株,对他夸赞道:“小六不错,听说你还琢磨出防治稻热病的办法了?”
    这话一出,周围其他人不由面露惊讶。
    才多久的功夫,这位六阿哥不但找出病株发病的规律,让人更快找到病株之外,甚至连防治的办法都想出来了吗?
    他年纪小小的,这脑瓜子是怎么长的?
    大阿哥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脑袋,默默悲伤了起来,他要有六阿哥一半脑子,做功课的时候就没那么痛苦了。
    六阿哥却不敢居功,摇头道:“皇阿玛,这法子不是儿子琢磨出来的,是额娘说的。儿子打算先在额娘的田地上试一试,要是有效再禀报皇阿玛。”
    皇帝知道六阿哥素来谨慎,点头答应道:“不错,那你先试试,回头有用那就写个章程送过来。”
    听罢,六阿哥答应了一声,回头就去自家的田地试了起来。
    管事比六阿哥还担心这方子泄露出去,只让自己的几个心腹帮着六阿哥在四块田地上做试验。
    选的这几片地出现病株最多,而且还是反复出现。
    已经拔掉了一小半,剩下的暂时尚未知道会不会后边跟着发病。
    索性六阿哥就打算用这几块地试试,能不能用防治一番。
    一块地用上硫磺粉,一块地撒上石灰石兑的水,一块地撒的草木灰,最后一块地则是上边三种都撒上。
    六阿哥还每天来这几块地走一圈,看哪一块地恢复得最好。
    郭珍珠没想到六阿哥都会用对照组来做实验了,因为这几块地受灾的情况差不多,病株的数量也相差不大,最是有比较性,看看哪块地的效果好,那个法子就是最适合的。
    四格格还给六阿哥建议,添上三块地,把不同的两种混在一起来撒。
    最后六阿哥发现三种混合在一起的那块地,恢复是最好的,其他几块地陆陆续续还会发现几株发病的水稻,唯独这块地后边再也没出现病株。
    于是他写成折子,递到皇帝跟前。
    皇帝十分高兴,大手一挥道:“这边的稻热病彻底没了,必然要记小六你一功!”
    六阿哥笑眯眯道:“皇阿玛也得记额娘一功才是,还是最大的功劳。”
    皇帝一听就好笑道:“放心,爱妃这功劳朕自然不会忘。”
    他这边找到防治稻热病的法子一出,当地都沸腾了,官员们立刻上门想求这个方法回去。
    皇帝特地来问郭珍珠的意思,是不是把解决的方子直接交给当地官员,毕竟这法子是她琢磨出来的。
    郭珍珠想了想就道:“皇上,不如把这方子贴在城门口,要是不识字的,就叫嗓门大的士兵反复说上几遍,让所有人都能知道。”
    听见这话,皇帝立刻明白她的意思:“爱妃是担心这几个官员拿到方子后,只会给当地大家族送去,余下的小门小户可能就拿不到了?”
    郭珍珠笑着点头道:“可能是臣妾杞人忧天了,毕竟这方子拿在手里,要传播开去也不容易。”
    可以说当地官员拿捏着这个方子,大家族可以花钱来求回去,其他小门小户就未必有这个身家了。
    加上如今消息传播没后世那么迅速又灵通,一层层传开,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
    但是这稻热病却不等人,拖上十天半个月的,田地里的水稻就可能没救了,今年的收成或许要颗粒无收。
    城门口这么个人来人往的地方,才是传播消息最好的位置。
    有士兵大声宣扬,来回的人很快就能得到方子,立刻给田地做出防治,起码能救回一部分的水稻。
    皇帝觉得这法子极好,立刻拍板,让李德全派人去办了:“爱妃这又立下大功了,朕该大赏才是,就是爱妃想要什么?”
    第151章
    郭珍珠想了想说道:“皇上,不如就跟四格格说的那样,派画师来把花园一年四季都画下来。咱们在京城,也能欣赏花园的美景了。”
    皇帝听着摇头道:“这事简单,朕回头派画师来就是了。只是这点小事,倒也不能算赏赐。”
    郭珍珠又说道:“臣妾还想着等阿玛年迈致仕的时候,也能带着额娘到江南来欣赏这花园的景色。”
    这话让皇帝又摇头了:“这也是小事,不过三官保年纪不大,爱妃倒是已经琢磨起他致仕的事了?”
    郭珍珠听后就笑着解释道:“臣妾很清楚阿玛的能耐,如今能当工部尚书,已经是皇上的大恩典了。阿玛也是一时掌管工部,等皇上找到合适的人选,给阿玛换个清闲一点的官职,或是阿玛致仕后能带着额娘四处游玩一番。”
    她说着,又不好意思说道:“臣妾有幸跟着皇上出京四处走走看看,阿玛和额娘这辈子就没出京过。臣妾看着江南如斯美景,就想着阿玛和额娘也能一起来看看就好了。”
    郭珍珠努力补救,她真的觉得三官保的能力有限,如今在工部就是个吉祥物而已,帮皇帝扛上几年,找到适合的人就能换掉他了。
    反正三官保如今身上还有爵位,不当官早点退休后也有钱,还能带着自家额娘到处游玩。
    这种提早退休的生活,郭珍珠都想要啊!
    不过在皇帝面前,她这个当女儿的就不好说得太直接,仿佛在说自家阿玛的坏话一样。
    皇帝听得好笑道:“要是以前,朕也担心三官保做不了几年,如今他跟之前不同,知道上进了,在工部其实做得挺好的。”
    他见郭珍珠不大相信的样子,就解释道:“工部这个地方,掌管了各地的修缮、水利等工程。工程大大小小都有,用的材料如何,多久完成,多大规模,完全靠工部来估摸,然后再批下,从户部走银子。”
    “这其中把握的度如何,就看工部尚书了。工程可大可小,可以深度修缮,也可以简单修。评估这修缮的程度,也是工部的意思。”
    郭珍珠是听明白了,工部掌握各地的工程款批复和审核,这其中可操作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所以油水也是六部里最多的。
    比如修一座桥,这是大修还是小修,审核的时候稍微放水,那就能大修了。但是最后其实只是小修,多出来的银钱,其他人就可能偷偷收了。
    可能收得不多,可是架不住工程多,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
    偏偏这审核是工部的事,工程那么多,户部也不可能一个个去查核。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