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带着出租屋穿越馋哭全村 - 第12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表姐们,在家别乱跑哦,我下午就回来陪你们玩啦,哥哥们,你们不许欺负表姐们,不然我让阿奶揍你们。”
    江福宝跟姐妹俩再见的同时,还不忘威胁几个哥哥一番。
    “啪——”
    “哞哞哞——”
    牛屁股挨了江大和结实的一鞭。
    他哞哞直叫。
    撒开腿,拖着重重的牛车启程。
    江福宝总觉得它在说些什么,干脆打开屏蔽。
    准备听上一听。
    可下一秒,她的耳朵差点炸掉。
    【哞哞,你个臭人类,坏人类,竟敢打本牛大王的香屁股,祝你拉屎进进出出就是拉不出,吃饭吃到石子,走路踩到本牛大王拉的牛屎,放屁臭晕自己,睡觉被虫子钻进衣服咬你大屁股!!哞哞,气死牛牛了!!】
    好家伙。
    骂的还挺脏。
    江福宝差点笑出声。
    她听了一会就重新屏蔽了。
    四周都是植物和动物,混杂在一起,简直吵得不行。
    到达镇上。
    张金兰派江四银去万路街找来一个工匠。
    只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在院子里砌了个简约的石头烧烤炉,要是铺子搬走,不想便宜下一家租客,还能用锤子砸掉。
    烧烤炉是长方形的。
    里面放木头,再把需要烤的串,架在烤炉上就好。
    与现代的铁质烧烤炉差不多。
    就是大了不少。
    刚砌好,就算天气再热,也得摆上三天才能使用。
    给了工匠十文钱。
    张金兰就继续忙活了。
    “娘,来娣她们的户籍您以后打算怎么办?”
    闲暇时,朱迎秋问向婆婆。
    孩子未满七岁,是不用上户籍的。
    要是婆婆不打算把来娣她们送回孙家,最好等七岁时,直接记在自家名下。
    只是哪有外孙与外祖家记一起的。
    除非外孙的爷奶一家都死光了。
    只怕这事不好办。
    “昨晚我跟你公公商量好了,帮她们改姓,顺便把这破名字也改了,什么来娣死妹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以后她们就是我江家的孙女,再也不是外孙!世上还没听过外孙改姓的例子,未免被人诟病。
    咱们就对官府说孩子是捡来的,到时候挂到你和二勇家,每家一个,你们也算是有女儿的人了,当然,这事还需从长计议,等她们七岁时再说,而且,我们与族长家....”
    张金兰突然有些烦躁。
    族长一家真是讨厌的不行。
    要不是他们。
    自家也不会到镇上开铺子。
    如果外孙女要上户籍时,族长背后使小动作怎么办。
    村里的户籍,都是由村长带领去镇上弄的。
    除非她们认识官差,或者在县衙有熟人。
    “那感情好,我巴不得有个女儿呢。”
    不等朱迎秋说话。
    揉面的孙平梅高兴道。
    “行,都按照娘说的来,我没有异议,这两个孩子太可怜了,不管谁当我的女儿,我都会好好待她们。”
    朱迎秋也给出了承诺。
    江福宝在旁边默默的看着。
    她手里抓着阿奶亲自给她做的迷你小肉饼,肉偏厚,面饼偏薄。
    是特别定制版哟。
    一口咬下去,里头的肉馅又软又香。
    这可是阿奶对她的爱。
    所以不管家里多出几个孩子。
    她都是阿奶的心尖尖。
    就是这么有自信!
    铺子里的椅子都是给大人坐的。
    导致江福宝的双脚踩不到地。
    她的两只小脚脚前后踢来踢去,一边吃肉饼,还一边摇头晃脑。
    看着可爱极了。
    张金兰自然也瞧见了。
    她慈蔼一笑。
    眼里都是满满的爱意。
    第161章 闲话满村飞
    与此同时。
    江家村的王桃花家,都要忙的冒烟了。
    他们从山脚下砍来竹子后。
    一家子关上大门,忙活做竹签。
    一家之主江剩子负责削,老大江左负责把长竹砍成相同的段,以免削出来的竹签长短不一,到时候还得对尺寸,处理太过麻烦。
    老二江右则是带着两个侄子打磨竹签上的毛刺。
    李毛丫也没闲着。
    她归拢着竹签。
    每二十根竹签用细草在中间拴上,然后码放到竹篮里,这样数起来方便些。
    王桃花打扫着院子。
    把地上的竹屑扫到一旁,免得来回走动时,扎到了脚。
    农家大多都是穿草鞋的。
    可比不上厚底布鞋。
    一个不小心,竹刺就从草鞋的缝隙中扎进去了。
    到时候受伤事小,要是红肿烂掉,只怕脚都保不住了。
    能穿得起布鞋的,在村子里条件都算不错的了。
    就连江家。
    在没开铺子前。
    也只有江福宝和阿奶才有布鞋穿。
    其他人下地干农活,都是穿的草鞋。
    毕竟布鞋不耐磨。
    只有天冷的时候,他们才舍得穿。
    每人只有一双。
    跟宝贝似得藏在屋中。
    赚到钱后。
    张金兰才给家里每人都做了三四双布鞋。
    院子里。
    王桃花一家子都认真的忙活着,没人聊天。
    只有徐昭儿坐在一旁,安静的看着。
    她时不时的抚摸一下肚子,笑容好似春日里的暖风。
    让人瞧着浑身舒适。
    “昭儿啊,孩子踢你了吗?要不进屋躺着吧,总是坐着,我怕你腰背受不住啊,来,娘扶你进去。”
    王桃花见儿媳摸着肚子,以为她身体疲乏。
    便放下手中的扫帚,扶着儿媳进屋去了。
    婆婆的好意,徐昭儿没有拒绝,自打女儿夭折。
    她难过的恨不得投河自尽,然后去黄泉陪伴女儿。
    要不是肚中有了孩子,只怕她都哭瞎了眼。
    自然,对待第二胎,也更为小心。
    生怕肚中的孩子,跟女儿一样,胎里没养好。
    活不到长大。
    与王桃花家相同的场景,在马春霞家一同上演。
    两家一个是做竹签,一个是做竹筒。
    都在院子里忙的热火朝天。
    日子不好过,天上总是不下雨,地里的庄稼长得都特别慢,搁往常,这个时候的糙米都长到腰间了,又或者开始出穗了,可田中的糙米不过才长到小腿间,偶尔还有几根被日头晒得枯死的。
    绝望的情景,让江家村乃至整个连山镇,都心有不安。
    所以有了赚钱的机会,两家人都玩命的做。
    导致村里人都在地里浇水锄草时,只有江福宝家,马春霞家和王桃花家的地里没人。
    五个妇人围在木桥边。
    时不时的扫视着江福宝家的田地。
    “你们说,她们三家干啥去了?张氏一家倒是情有可原,我每天都见到他们坐牛车去镇上,江守家跟他大孙子一早来浇了趟水,偶尔傍晚也能看到他们。
    可春霞家竟然也不见踪影,我方才路过,瞧着她家大门关的死死的,也不知道在里面干什么,还有那王桃花家,一早去山脚下砍了不少竹子哟,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家要坐竹筏呢,这河里水都要干了,能飘起来吗?”
    一个长期在村口大树下出现的妇人好奇的问出声。
    她半开着玩笑。
    把众人逗得哈哈大笑。
    “哈哈,杏姐姐哟,你说话真损,这两天你没来树底下,你怕是不知道哦,马春霞她向来跟张氏玩得好,这不,张氏一家在镇上开铺子了,立马就给了她家一个赚钱的活计。
    马春霞天天窝在家里做竹筒,也不知道做来干啥,反正张氏买了不少,我那天吃完饭去马春霞家溜达,寻思打听打听,问问她到底赚了多少银子,谁知道她直接把我赶出来了,真是气死我了。”
    另一个头上包着麻布头巾的妇人回道。
    说话时,她用手扇着风,本就晒得焦黑的脸蛋,被热的黑里透红。
    看着像猴子的屁股。
    有些返祖。
    “竹子这玩意又不值钱,山脚下哪哪都是,顶多赚个几文钱呗,铜板就铜板,还银子,张金兰那人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指望赚她的银子?下辈子吧!
    她就是那貔貅,只进不出的,要她掏银子,她估计会跟马春霞拼命!若是肚子能憋老大,只怕她屎都舍不得拉呢,成日的吃那些好东西,可不把她心疼坏了嘛!哈哈哈!”
    第三人说完。
    几个妇人笑作一团。
    五人窝在木桥旁。
    闲聊的声音越来越大。
    在河边打水的陈秋菊悄摸听的清清楚楚。
    自从分家后,她大儿子就带着一家搬走了。
    家里的活计也没人干了。
    洗衣做饭就交给小儿媳和外孙女,可地里的活计,光老头子一人也不够啊,没办法,老两口带着小儿媳和外孙女们一起过来侍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